国内“以市场换技术”的典型榜样工程三峡工程进入收官阶段,三峡工程带动了一批国内企业的迅速成长,大型水电设备技术以及直流输变电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使国内电力设备制造企业的竞争力得到大幅提升。不过,国产化的提速,也暴露出国内相关产业链条的不协调。国内的材料水平、零部件水平不高直接制约了恒温恒湿试验箱国产化的进程,许多产品还需要直接从国外进口。这些系统中的薄弱环节,往往被精明的国外企业发现,国内企业被漫天要价却也无可奈何。2006年,产业结构的调整成为经济生活的一个主题,期望理顺产业结构能扭转这种被动态势。
比起输变电行业,发电设备行业虽然声势稍减,然而,今年发电设备企业的日子还是殷实的,许多企业2007年以前的日子根本不用担心。不利的将是对未来电力过剩的恐惧,企业争夺新增订单与当初用户围着发电设备制造企业转的局面恐怕又要形成鲜明对比。
特高压电网之争成为去年国内一件敏感的问题,国网公司为挺众议,造特高压电网声势,然而反对一方也毫不相让。事实上,这种僵持的态势从另一方面看恰恰反映了国家对大型建设项目的决定越来越趋于民主化,更强调科学决策的程序。据本刊去年底的调查显示,业内有约55%的人士支持特高压电网建设,42%的人士表示需要谨慎决策,只有3%的人士表示不适宜建设特高压电网。
国外的恒温恒湿试验箱企业巨头不停在国内寻找“猎物”,出手快而狠。整个产业格局今年将更充满变数。一个行业没有永远的“排头兵”企业,觊觎“王位”而敢于“篡位”者如今大有人在,就像环法自行车赛上,“领骑衫”只有一件,第一赛程穿在你身上,下一个赛程你就可能只有看别人“黄背心”的份了。企业的危机感增强,只有做强做大远远抛开对手才是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