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在贯穿去年一整年的原材料价格上涨面前,电气设备生产商们也开始逐步提高了产品的销售价格。因此,从成本与产品价格两方面的走势看,发电和输变电行业的毛利率水平虽然有所下降,但是因为主要参与者们的市场垄断地位突出,原材料价格上涨对行业的不利影响在前期有被高估的可能,相关股票面临价值向上回归机遇。
原材料涨价成为电气工业利润的厉害杀手。铁矿石的涨价引发连锁反应,硅钢片价格应声而起,而铜、塑料都纷纷涨价,这给作为这些原材料下游的电机、变压器、电线电缆等行业形成不小的成本压力。业界已经注意到,中国需要什么国际市场上什么就涨价,明年这种现象不会改变,中国经济平稳快速的发展势头不变,一些能源与原材料需要从国际市场平衡。
中国是一个大的恒温恒湿试验箱市场,国际市场供需规律所导致的市场力量角逐还会继续。国储局与国际铜期货商之间的较量还在继续,胜负且不论,国内对国际市场的操作手法开始学习,这是从回避到直面的转变。唯此,国内企业才有可能在国际能源和原材料市场上从被动变为主动,学费是要缴的,只是缴多缴少的区别。
长期依靠低成本竞争战略已经吃不开,OEM的方式已经显露出短视的危害,自主创新、自主品牌也许只有到危机真来的时候才有现实意义。欧盟两个指令中WEEE指令去年已经生效,广东省等地电气产品已经明显感觉压力。
2006年,随着国内产能扩张,宏观调控政策到位,原材料价格大起大落不大会出现。目前硅钢片的价格已经趋低,恒温恒湿试验箱企业得以松口气。然而,中国产品单位耗材高,技术附加值低所造成的成本高,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一点在电气产品出口方面表现得比较充分,中国出口的重量级电气产品电动工具和中小电机在2006年出口形势受到更大压力,出口形势不容乐观。